紀錄片:檢查哨 (Machssomim, aka Checkpoint)
一直覺得,和商業電影比起來,拍紀錄片像是電影界裡的義工,
花時間拍完後,沒賺多少錢,就被埋沒在好萊塢大噱頭的DVD中,
但是,就算是再好的劇本橋段,也比不上發生在眼前的事實,
今天下午看了一部紀錄片,就有這種感覺,
這部片紀錄住在 West Bank(約旦河西岸) 和 Gaza Strip(加薩走廊) 的巴勒斯坦人,
每天要通過檢查站的情形,
以色列籍的導演,Yoav Shamir,讓這樣的紀錄片更有說服力,
奧斯陸協議以前,以色列和巴勒斯坦(Palestine)一直為這兩個地方爭戰不休,
為了鎮壓恐怖份子,以色列軍隊(藉口?)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,
非法/強制地安插了十幾個配有重裝備的檢查站,
原本住在這地區的近幾百萬巴勒斯坦人,
只要移動範圍超過檢查站,都要通過以色列重裝軍人的檢查,
雖然說是檢查站,但其實設備簡陋到只有一個遮雨蓬,沒有多大的實質效用,
反而造上日常生活大小事不便,像是探訪親友,工作通勤,甚至看病,
這個三不管地帶,根本沒有人權,即使你文件備齊,軍人也可以直接拒絕你通過,
千里迢迢地往返檢查站之間,結果不是被刁難就是被拒絕通過,
無辜的,這些不是恐怖份子的巴勒斯坦人,幾乎是以哀求的方式請求通過檢查站,
有個年輕人出示證明後,軍人要他在遠遠的地方等待,
透過電話查到他的資料無誤,軍人只對鏡頭說,“Let him waite.”,
當時正在下著大雨,他也只能蹲靠著一個高度及腰的路障躲雨,
像照片上的老伯,出示相關證明後,還用不流利的英文一再強調,自己曾是軍人,
期望同是軍人的關係能夠有點幫助,以色列軍人只是一直趕他離開,
最後也只能跺腳,垂頭喪氣的離開檢查站,
誰叫以色列人有槍呢!
還有一段是這樣的,
一大群巴勒斯坦人準備要通過,手上拿著簡單的塑膠袋,
看起來像是剛工作完畢準備回家,但是被告知說檢查站已經關閉,
(以色列軍人常用這個理由,只是要刁難他們)
訪問一個以色列軍人,他說,“這些巴勒斯坦人都是動物,我們才是人。”
那種鄙夷的臉色,好像他們不值得存在這個世界上,
鏡頭一轉,這些巴勒斯坦人憤憤不平,
雖然軍人鳴槍警告,他們寧願選擇死亡而不是沒有人權的污辱,
最後團結力量大,終於大家得以排隊檢查。
對於中東地區的政治和戰火歷史,我也是看了這部片之後,才上google查了一些資料,
如果發現錯誤的地方,請別客氣的告訴我。
以巴恩怨:蕃薯藤新聞辭典,West Bank from CIA,Gaza Strip from CIA
影片介紹:OffOffOff film
圖片來源:Adelaide Film Festival(軍人和老伯),Foundaion for Middle East Peace(地圖)
(註) 公共電視台的紀錄觀點,也有一些好看的紀錄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