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ur de Nick 到了沒
第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不好,除了有一點小興奮之外,
從凌晨開始就不斷的有“活動”在進行,
Nick和Steve房間就在馬路旁,凌晨有警察在路邊執勤,剛好有個倒楣的小鬼被抓到,
我們房間,則是有一群人喝醉,竟然就在走廊上大聲聊天,
這種人我非常非常討厭,喝醉是你家的事,不要來吵我睡覺,
幸好就在我正想打電話叫櫃檯來處理的時候,她們在互說goodbye,
然後是早上起霧,因為附近有碼頭/船塢,所以從清晨四點霧笛就想個不停
而且是很規律的,每幾秒鐘長聲的“嗶–,嗶–”,
一整晚的折騰,大家一早起來都一副沒睡飽的樣子,
吃完早餐,聊一聊晚上的事,也就算出氣了。
終於到了要出發的時候,雖然晚上睡不好跟霧笛生氣,但是起霧的早晨很美呢!
Nick特別把前一天晚上吃剩的大餐,龍蝦尾巴,掛在Bob上,算是紀念,
大家準備好,出發了!
(左:準備出發囉~ 右:Nick的龍蝦尾巴。)
沒多久就碰到一群停下來加油的摩托車騎士,看起來也是一群人出來旅行,
我心裡想著,轟隆隆的引擎聲,比不上我們安靜體貼的齒輪聲 :o)
(左:摩托車騎士們。右:沿路上,左邊都是這種山壁。)
因為起霧,一路上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冷,起霧反而讓景色更美,
騎在從沒有到過的路上,
那種感覺,好像回到小時候,還不會坐公車跟騎/開車,腳踏車是唯一交通工具,
要到遠一點的地方”探險”,只能騎腳踏車;
基本上我們的路線,是沿著南加州一段叫Hightway 101的舊高速公路往南,
所以太平洋總是在我們的右手邊,
某些路段還是高速公路,某些路段同時開放給腳踏車,有腳踏車專用道,
看著左手邊的車子高速呼嘯而過,還滿刺激的咧!
(左:騎上高速公路。右:海總是在右邊。)
雖然還是在南加州,不過聖地牙哥以北的海灘很不一樣,海灘上多了很多漂流木,
有些大的被拿來蓋小房子,或是堆成一個海灘裝飾。
(左:海灘上的漂流木。右:這個… 廁所啦!)
事前的準備功課,只想到腳踏車的安全跟隨身要帶的衣物,完全沒有想到午餐的地方,
所以要找個快速又美味的午餐,聯鎖店的午餐就是我們的救星,像是Subway。
(但是,後來連續三天都吃Subway也是有點太多….. )
(午餐後,經過一區種草的地方,有可能是用在高爾夫球場裡。)
走到某一段路上,忽然發現對面車道完全沒有車,
雖然不是週末假日,但是完全沒有車的情況是有點奇怪,
後來發現有一台車子慢慢地開過來,上面還掛著攝影機,問了附近的工作人員,
啊哈!原來是在拍廣告,
再走一小段路,就看到警車管制交通,讓前面工作人員可以安心拍廣告。
(左:大家乖乖排在警車後面,不敢超過。右:經過一個好幾層樓高的沙丘。)
終於到了Malibu,再過去就是Santa Monica,我們第一天的目的地,
在要進入Malibu市中心前,Nick的輪胎破得還真是時候,在這個景色很棒的地方,
離L.A.大約一小時車程,難怪很多明星在這裡置產,
(像是Jennifer Aniston和Bread Pitt,還有Jennifer Lopez….)
Rob和Steve幫忙Nick換輪胎,我就在旁邊照相 :o)
(Malibu的海灘)
接下來從Malibu到Santa Monica,騎完Malibu的感想是,
什麼跟什麼嘛!已經騎了一整天,大約70 miles,對我們(協力車)來說就很吃力了,
還要再騎20 miles的上坡,肚子也咕嚕咕嚕叫,
我的腦子裡想的都是魯肉飯、麵線,還有我媽的滷雞腿,
等到了旅館,已經笑不出來了,
旅館的Check-in的人還開玩笑問我,累不累,我說,當然,90 miles,你來試試看!
晚餐,大家應我的要求,到附近的中國餐館,我也就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了。
(註) 1 mile 約等於 1.6 km。
旅遊最惡就是環境讓人睡不好!
這樣隔天會沒有力氣迎接下面的行程
自己失眠就算了,受到外力干擾會整個↓
>______________________
是啊!那天晚上我氣死了,牢牢記住旅館的名字,下次再也不要住在那家。
不知道是自己的網路是不是也有問題,
上午才打好的一篇留言沒有出來..
好吧,我想說的是
昨天從公司的路上走回家,我一直在想協力車該怎麼騎好,
本來我想說,踩踏時兩人的腳頻率沒有一樣的話,
會被車架抵消掉很多慣性的力量。
而身體吸收這些力量,也會累積騎乘的疲勞。
最好裝個卡踏,不僅可以轉換使用的肌肉群,
雙腳一齊施力,比交互使用單腳踩輕鬆很多。
今天回來又看了一下你之前的文章裡的照片,
看到登山車用的卡踏,還有幾個拍照的畫面裡你們踩踏時腳的頻率一樣.
我才發現自己的雞婆好像是多餘的.
協力車真的很棒,可以省了彼此擔心對方的想法跟時間。
有這麼一台車可以一起飆,一定是很幸福的事。
真是糟糕!每個留言對我來說都很重要呢!不知道為什麼你的留言都會被擋掉,這篇也是被撿回來的,謝謝你的留言,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系統有這個問題,我這個星期會更新系統,會檢查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。
你說的卡踏指的是裝在鞋子底部,可以啣住踏板的東西嗎?這個裝置對我幫助很大呢!這樣不只有往下踩的力量,還可以用不同部位的肌肉把踏板往上提。
哈!看了你的解釋,我才恍然大悟,為什麼我們的協力車踩踏是同步的,難怪上坡的時候,只要我稍微偷懶輕輕踩就會被發現 :-p 騎協力車很重要的就是溝通,不只要適應彼此踩踏板的速度,從停止到前進的一剎那也很重要喔~ 如果沒有溝通好,很容易整台車倒下來,或是根本前進不了。我們也因為騎協力車變的更有默契,你說的沒錯,能夠一起騎協力車是幸福的事。
我前幾個星期的時候對卡踏的認識是…
一隻腳踩,一隻腳休息。
直到最近我才發現是兩隻腳,
左腳踏,右腳勾;右腳踏,左腳勾。
而上下死點用推的和滑的。
這樣原先一隻腳負擔的壓力,就可以均分到兩隻腳上面。
這星期我跑了一次貓空和關山,
我感覺腳酸的部位變成了大腿的後側到屁股。
也就是臀大肌。
和以往大腿上面感覺快抽筋,或是小腿肚的感覺完全不同。
你可以試著感覺一下 =)
哈~ 真是深刻的描述,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形容使用卡踏的情形。我剛開始用卡踏的時候,Rob特別叮嚀我,一隻腳踏的同時,另一隻腳要記得勾,習慣了之後,馬上感覺到肌肉酸痛的位置不一樣,還有卡踏的好處,尤其是之前騎完長途的感想是,沒有卡踏旅行應該會變的很困難。